【概要】被譽為“上海之根”的松江,早在四、五千年前,來自廣富林的良渚文化印證了松江農耕文明的源遠流長。步入云間糧倉,寬闊的曬谷場、蘇式倉映入眼簾。與會者還了解和品嘗到松江有代表性的“寶藏級”農產品。作為此次豐收盛會主場舉辦地,滬上網紅文創打卡地“云間糧倉”引來關注。
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主會場設于松江,來自上海市九個涉農區水稻開鐮直播儀式同步進行,而在松江區小昆山萬畝良田還設有百人觀摩現場,與會觀眾可以充分感受到江南地區“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豐收年景。
被譽為“上海之根”的松江,早在四、五千年前,來自廣富林的良渚文化印證了松江農耕文明的源遠流長。如今,松江三農的發展作為上海三農豐碩成果的代表,展示了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風采和面貌。本屆豐收節以“尋根守初心,豐收感黨恩”為主題,全面展示了以松江三農發展為特色,上海涉農區共同參與的鄉村振興新風貌?;顒蝇F場,觀眾可以通過許多具有鄉土氣息而不失文化底蘊的元素展示和體驗活動,感受到來自松江別有特色的豐收喜慶氛圍。
步入云間糧倉,寬闊的曬谷場、蘇式倉映入眼簾?,F場有來自松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草龍舞、江南絲竹表演共慶豐收;在“松江農業發展風采展”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珍貴史料和實物,展示了松江百年來農業發展的歷史沿革,建國以來的豐碩成果;優質農產品網上直播活動、農夫市集等同步進行。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葉軍平在慶典活動講話上表示,每年的農民豐收節都是一件大事、喜事、要事、好事,今年以“慶豐收 感黨恩”為主題,不僅表達了對上海農民的美好祝福,對豐收的熱切期盼,也表達了對上海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定信心。今年豐收節突出五個方面,包括:百年歷程,為農惠農,城鄉共慶,文化底蘊和市場導向。葉軍平表示,當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增強上海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松江區是主會場,要以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為契機,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氛圍,積極組織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產銷對接活動,調動廣大農民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全市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上海市松江區副區長王瑋華在致辭中表示,作為農業大區,松江正奮力推進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建設,以農業為基礎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農村面貌日新月異,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三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松江將繼續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譜寫“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發展的新篇章,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變成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據了解,自宋元明清以來松江水稻種植業發展繁盛,松江大米成為朝廷貢品;上世紀50年代,松江全國勞模陳永康選育出的老來青水稻享譽國際被譽為“毛澤東大米”;在黨的“三農”政策指引下,松江縣政府曾率先成立“農民增收辦”,此舉開創先河;2013年,松江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行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建立老年農民退養補貼等舉措,為松江三農發展史留下了濃墨重彩之筆;現今,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到“三塊地”改革試點,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等,新的政策和措施,展現出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新成績。
與會者還了解和品嘗到松江有代表性的“寶藏級”農產品。除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享譽全國的松江大米之外,還有多次斬獲金獎的黃浦江大閘蟹、松林豬肉、倉橋水晶梨、佘山水蜜桃。而像葉榭軟糕、張澤羊肉、四鰓鱸魚,不僅味美,還藏著歷史傳承的“文化味兒”。
作為此次豐收盛會主場舉辦地,滬上網紅文創打卡地“云間糧倉”引來關注。它的建筑創意與此次豐收節很契合。此前,這里是南門糧庫、松江米廠、松江面粉廠以及松江縣配合飼料廠等所在地,“老糧倉”變成“文創園”,在云間糧倉中的打卡點也植入了與“豐收”有關的創意。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松江區人民政府主辦,松江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松江區婦女聯合會、松江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農業展覽館、上海農展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東方城鄉報社承辦,上海市婦女聯合會、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協辦。本次上海豐收節系列活動將持續至9月26號,免費對公眾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