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采摘、裝箱、招呼客商、收款……9月18日一大早,薛岔村村民鄭麗華就在自家的3畝果園里忙碌了起來。大路溝村是薛岔村的一個自然村,共有7戶村民種植袖珍蘋果,種植面積共90畝。“袖珍蘋果銷量很好,現在每天都有游客專門開車到我們這里來采摘。劉忠林家里常年只有自己和妻子打理果園,勞動力少。自2015年以來,薛岔村累計種植蘋果700余畝。
金秋九月,沿著吳起縣吳起街道薛岔村大路溝村的瀝青道路,隨地勢蜿蜒而上,一側是綿延的山嶺,綠樹蒼翠,一側是鑲嵌在梯田上的百畝蘋果園,蔚為壯觀。秋葉隨風搖曳,把陽光灑在鄭麗華的身上。
采摘、裝箱、招呼客商、收款……9月18日一大早,薛岔村村民鄭麗華就在自家的3畝果園里忙碌了起來。“從9月初采摘園開園到現在,前來采摘、購買袖珍蘋果的游客絡繹不絕,蘋果每公斤售價20元,現在已經賣了2萬多塊錢,預計還能再賣3萬多塊錢。”鄭麗華笑著說,“這些錢不僅夠我們老兩口一年的開銷,而且還能攢下不少。”
大路溝村是薛岔村的一個自然村,共有7戶村民種植袖珍蘋果,種植面積共90畝。近幾年,這個小山村靠著種植袖珍蘋果一下子火了起來。
“袖珍蘋果銷量很好,現在每天都有游客專門開車到我們這里來采摘。”村民劉忠林說,為了不誤采摘,他和妻子每天一大早就來到果園,他負責采摘,妻子負責裝箱和招呼客人,兩個人忙碌著,想要搶在中秋節前賣完地里的蘋果。
劉忠林家里常年只有自己和妻子打理果園,勞動力少。前幾年,一到蘋果豐收的季節,劉忠林就開始發愁,眼看著別人家的蘋果早早售罄,可自家的蘋果還紅紅地掛在枝頭。去年,吳起街道大力推行“以果為媒”,舉辦采摘節,讓游客體驗采摘樂趣,分享豐收的喜悅,這不僅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也減輕了農戶的采摘負擔。
自2015年以來,薛岔村累計種植蘋果700余畝。今年該村果園進入豐產期,預計畝產1500公斤至1750公斤。
